藏在衣柜里的父子情
百年以来的中国,追寻初心之源,是无数共产党人解放劳苦大众、实现民族振兴的铮铮誓言。他们初心如磐、信仰如铁,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书写了家国情怀的大爱篇章。

1950年10月,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毛岸英主动申请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坚决要求入朝参战。当中南海里不少同志劝毛主席出面阻止时,得到的回答却是:“他不去谁去!”

34天之后,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了,噩耗传来,主席强忍住泪水沉默了许久,然后点了一根烟,用微微发颤的声音说道:“战争嘛,总会有牺牲的。” 整整一夜,毛主席坐在沙发上没有起身,只是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着烟,坚忍地接受儿子再也回不来的事实,独自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无尽伤痛。

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主席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柜子里面装的却是毛岸英同志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后来得知,这些物品是毛主席瞒着身边的所有工作人员亲手珍藏的。

其实,按照韶山当地的风俗,家人去世以后,一般都会把与逝者有关的东西烧掉,没有保留遗物的习惯。而毛主席却瞒住了所有的人,悄悄将儿子的遗物珍藏在身边,这一藏就是26年。

一个把儿子的毛巾和袜子都视若珍宝的父亲,真的就不想儿子回来吗?他是否也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这些衣服一件一件拿出来,轻轻抚摸,这些衣物上,是不是也被主席的眼泪所浸染?

一位老父亲对离去孩子的思念,就这样被默默地压在衣柜底下,沉默了近半个世纪。我们不禁感叹:这些衣物何其不幸,它们承载的绵绵亲情,再也没有机会,被它们的主人细细品读;这些衣服又何其有幸,它们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毛主席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和对儿子的深邃父爱,是多么久远、多么深长。
- 上一篇:全力实施“三个一批” 加快推进灾后重建 2021/9/3
- 下一篇:一门三烈士 2021/9/2